《以法之名》的大结局虽然略显仓促,然而仍给人带来了一丝安慰与满足感。最终,禹天成、王大有、陈胜龙、江远等一众罪恶累累的黑帮分子全部落网,连同公检法系统中的“保护伞”们,除了那个仍在逃的王华山,几乎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这些人不仅与全剧最强大的“保护伞”——省政协主席江旭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更在江旭东的默许、纵容下,肆意为禹天成集团提供保护,助纣为虐,使得东平市成为他们的私人领地,罪恶横行。
然而,李人骏的结局却是个令人扼腕的遗憾。作为东平市的代理检察长,他对于这些问题毫无察觉。李人骏专注于自己的政绩与前途,且与这些黑暗势力的成员关系密切。上级兰景茗是其妻子的小姨,下属谢鸿飞是他入职时的半个师傅,公安局的孙飞、法院的温琴也是同行。他对这些人的信任几乎是天生的,在面对诸如“万海案”这样的案件时,他并未察觉其中的黑幕,反而成了他们的帮凶。
展开剩余71%让人最为意外的,莫过于公安局局长许言午。尽管身处这个狼狼环伺、满是腐败的环境中——上司兰景茗、下属孙飞、姜红军,还有一起办案的检察官谢鸿飞、法院法官温琴等,都与罪恶沾染,许言午却坚持了自己的底线,未与之同流合污。尽管他始终站得很远,消极的态度让人不禁怒其不争,但他依然守住了自己的清白。与李人骏不同,许言午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。在“矿山杀人案”到“万海案”、再到“乔振兴案”之间,他始终留心察觉其中的疑点,曾尝试对抗这股腐败势力,尤其是在处理乔振兴案时,他曾决定不将案件交给孙飞,但最终在压力下妥协了。
尽管如此,许言午依然未放弃内心的良知。为了给乔振兴的弟弟秦峰提供线索,他悄悄将乔振兴的最后行程透露给了秦峰,这为后来的真相调查提供了线索。尽管他也曾与江旭东及其势力接触,坐上了兰景茗的小餐桌,但他始终保持距离,毫不卖力。许言午之所以如此,正是因为他深知自己身处的复杂局面。如果他正面与这些黑暗势力对抗,必定难以长久,甚至可能成为替罪羊。
直到专案组重拳出击,姜洪军被捕,孙飞焦急来找他时,许言午终于忍不住拍桌子大骂。此时,表面上的愤怒,实则是他长期积压的内心激动与兴奋——他早已看透了孙飞和谢鸿飞这些“倒行逆施”的下属。当他终于意识到时机已经成熟,他开始变得果决起来,不仅出言提醒李人骏主动向专案组坦白,还积极配合专案组查明矿难真相,最终在关键时刻带人成功营救洪亮,将陈胜龙和王大有一举捉拿。
许言午深知自己的责任,他表示,作为公安局长,自己的下属涉案,他有着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,但身在东平这个体制内的泥淖中,他不得不小心行事。事实上,许言午的软弱与无奈,正是整个体制内悲歌的缩影。他四周的同事、上级,几乎全都是江旭东和兰景茗的人,一旦与之较量,他就可能被排挤,甚至被加以陷害。于是,他只能选择默忍,以求积蓄力量,等待时机。
乔振兴的孤勇和许言午的“老狐狸”心态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乔振兴为了坚持正义,付出了生命的代价,而许言午则以自保为前提,艰难地坚守着最后的底线。他无法像乔振兴那样做出英雄般的壮举,但他也绝不愿同流合污。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,他就像大多数人一样,明白自己微弱的力量在黑暗面前几乎无用,然而他始终选择尽量不失人性,不被彻底吞噬。
这恰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无奈。我们或许钦佩乔振兴这样的英雄人物,但也理解像许言午这样的“老狐狸”。许言午的坚守并非出于绝对的理想主义,而是出于对生存的清醒认知与对底线的微弱坚持。在这场与体制内腐败势力的斗争中,他依旧显得那么脆弱,然而他仍旧不放弃坚守。
最终,《以法之名》的大结局,虽然让我们为万海之死与秦峰的命运感到痛惜,但许言午的全身而退,亦是让人感到一丝欣慰。这是一场人与制度、人与黑暗之间的艰难较量,而对于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来说,我们只能在沉默中反思,在无力中生存,任凭世界怎样沉沦。
发布于:福建省康乾配资-我要配资网-可靠配资网-实盘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